首页 >> 行业动态  

“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形势严峻 处在两个政策的盲点

作 者: 来 源: 时 间:2023年07月21日     



2008年,东莞农民工排队争相“退保”


首先,这些高龄农民工虽然工龄时间很长,但基本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像媒体介绍的重庆开县“打工村”团凤村,“全村300多名50岁以上的农民工中,仅有陈龙源1人由用人单位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因何在?一是这些高龄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务工方式以打短工为主,流动性大,参保难度大,并且跟保险有关的手续麻烦,中断后经常无法补缴。即便企业给农民工上了保险,农民工往往也会选择退保,有研究表明,广东省农民工的城镇退保率长期维持在95%以上。更关键的是,这些高龄农民工以前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现在再参加,也满不了领取养老金所需要的15年参保时间。所以,2013年一项针对武汉市和南宁市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调查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参保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是0%,而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都在50%以上,情况相对要好很多。





        解决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是国家责任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在老龄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国人民的沉重负担。中国人要从自己的工资中,缴纳世界前列的养老保险比例,养老窟窿却几乎成了无底洞,不断越滚越大。甚至连彩票公益金的收入,都有上千亿元投入到了社保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靠国家来解决高龄的农民工养老问题吗?


恐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社会保障投入得再多,如果不能保证这些辛苦一辈子的农民工起码的养老条件,那投入再多又有何意义?有关方面首先需要做到的,如论者所说,是保证所有高龄农民工能够加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不必再缴费;其次,抓紧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加、结算、转移支付平台,把高龄农民工可能分散于多地的个人养老账户资金全部激活。


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国家有必要划拨专项资金解决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近日,资深保险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宏利金融(香港)高级区域总监龙子明提出了一个方案,值得参考:“建议参照,2013年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数达5300余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100余元,年总预算700多亿元;城市低保约2150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240余元,年总预算640多亿元;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在50岁到65岁,需要经资产审查,合资格者每月可领取220元的农民工退休津贴;农民工退休后在65岁以上,经过资产审查,合资格者可领取每月260元的农民工退休津贴。以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3600万计算,年总预算950多亿元。”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大家正在看

首页 产品中心 招商加盟 资讯中心 全品医疗
收缩
  • 电话咨询

  • 0755-83569599
  • 值班手机

  • 招商经理-孟经理
  • 13510120598
  • 招商经理-任经理
  • 1812395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