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清淡为上
唐代孙思邈提倡饮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梗米为佳”,勿进肥浓、羹肤、酥油酪饮等。他还主张“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七、甘咸勿过
《索问·奇病篇》日:“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滋,转为消渴。”食糖过多会害脾生痰损齿,易患消渴(搪尿病)。《千金要方》说:“咸者伤筋,多食咸则筋脉伤。”现代科学证明,吃盐多了,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尤其使人易患高血压,可以使人夭折短寿。
八、
适温而食
“适温而食”食软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这是《内经》中关于饮食寒热要适中的忠告。食物过热过烫对消化道会造成物理性伤害,过寒则伤脾胃,即使是炎炎酷暑,也不可肆意冷饮。
九、
饮食宜洁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禽兽鱼虫禁忌》中说:“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
十、餐后养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