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中国式养老的尴尬与出路

作 者: 来 源: 时 间:2022年08月24日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老了或许也可以很诗意,但现实总是以一副狰狞的面孔嘲弄着这种诗意。


事件一:今年1月份台湾发生一起人间惨剧,孝顺媳妇照顾老人身心俱疲捂死公公后跳楼自杀。

事件二:不久前,南京市民接70多老母亲到家中来享福,但是最后老人却自杀了,令叹息。

事件一中的孝顺媳妇自己从事的就是看护工作,照护老人理应驾轻就熟,但即便如此,当照顾的负荷超过自身能力,而且长期看不到未来,最终还是会身心耗竭,做出令人痛心的选择。事件二中的子女虽然为老人提供了更优越的物质条件,但却忽略了老人社交圈的建立,忽视了老人的心理健康,最终只能抱憾终生。


当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这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时,如果还有人在一旁鼓吹说,我们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务,要让老人活得更久。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会让你感到纠结、甚至崩溃,你不是不想让父母活得更久,但这也意味着你将继续过一种无希望的生活,更何况你可能更希望父母活得好,而不是活得久。因此我们发现,当一味强调为老人增加服务供给时,就会陷入这样的泥淖:我们提供的服务越多,老人活着的时间越长,但往往自己将无生活质量可言;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家属只会越来越幸苦,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崩溃。“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父母,也没有人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但上面的情况却是因 “爱”之名,让父母与子女之间陷入了一种自残模式。无论何时,我们也不应让爱成为一种令人窒息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这种情况。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大家正在看
  • 没有文章

首页 产品中心 招商加盟 资讯中心 全品医疗
收缩
  • 电话咨询

  • 0755-83569599
  • 值班手机

  • 招商经理-孟经理
  • 13510120598
  • 招商经理-任经理
  • 1812395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