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以房养老试点遇冷 土地使用产权问题突出

作 者: 来 源: 时 间:2023年07月21日     

以房养老”也面临产权上的难题,当前房产的土地使用期限最多只有70年,垂垂老者抵押出去房产的土地使用期限,显然已所剩无几。种种房产的因素叠加在一起,自然就压抑了老龄人口对“以房养老”的需求。

当养老责任被合理分摊、当相应监管到位,当传统观念不断改变,“以房养老”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中国保监会推出“以房养老”试点近2年后,全国四个试点城市成效并不乐观。529日,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透露,到520日,全国反向业务投保人共7859户,办完所有流程的是4738户。其中北京1812户,广州1411户。2014年,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以房养老”即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试点期自201471日起至2016630日。

“以房养老”,也即所谓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也就是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而在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在国外,这已是一种成熟的养老模式。而在中国,4个重点城市试点近2年,结果投保共计7859户,这无疑是看得见的遇冷。

遇冷在发生。不过,对此不必过于忧虑。对“以房养老”举措持认同观点者,常拿出来的一个理由是,在国外“以房养老”早已运作成熟。这固然不假,但被同时忽略的真实情况还有:成熟运作的国家不仅房地产市场状况不同于中国,其国家养老体系通常也是齐备的,但就当下中国的养老现状看来,仍然不太乐观。

 

一则,“以房养老”举措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中国老龄人口,在房价高企的当下,一些老年人没有独立的房产,而农村的房产更是不值钱;即便有房,“以房养老”也很难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在中国的传统伦理中,父母更倾向于将房产留给后代。此外,“以房养老”也面临产权上的难题,当前房产的土地使用期限最多只有70年,垂垂老者抵押出去房产的土地使用期限,显然已所剩无几。种种房产的因素叠加在一起,自然就压抑了老龄人口对“以房养老”的需求。

 

二则,本质而论,“以房养老”模式仍是政府养老与社会养老的责任权重分配话题。国外之所以不少的老龄人口选择“以房养老”模式,是因为有兜底性质的养老政策,养老后顾无忧,所以部分老龄人口才能得以自由地选择个性化的“以房养老”。不得不说,我们在这方面尚有着较大的努力空间。养老金短缺的消息不时出现,养老双轨制需要继续消除,甚至种种养老丑闻都仍在舆论空间,无兜底的保障,老人自然不会轻易选择“以房养老”。

某种程度而言,以房养老试点遇冷,其实仍是现实整体养老政策状况的投射,是“国家养老”纵深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按照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意见,“以房养老”明确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被提出。这或是一种无法改变的趋势。我们期待,现有的试点经验,能为后来者所借鉴。我们更期待,试点能推动其他养老政策的出台与提速。当养老责任被合理分摊、当相应监管到位,当传统观念不断改变,“以房养老”自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大家正在看
  • 没有文章

首页 产品中心 招商加盟 资讯中心 全品医疗
收缩
  • 电话咨询

  • 0755-83569599
  • 值班手机

  • 招商经理-孟经理
  • 13510120598
  • 招商经理-任经理
  • 18123958099